查看原文
其他

李明新:课堂改革的根本在于改变教师

守望真善美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课堂改革的根本在于改变教师

作者|李明新


一个剧本写成了,要演出,这个剧本在台上演出的时候谁决定这个剧的质量?一个是导演,但更重要的是演员、演员的素质。同样,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决定因素是老师。
李明新,北京小学、青年湖小学校长
从2000年到现在,搞课堂教学改革将近20年了,许多学校改课程,改教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改得再热闹,如果最终没有触及老师的根本改变,所有的改革等于零。要解决课堂上深层次的问题,没有高素质的老师是不行的。因此,学校办学的根本是老师,一个好校长如果不能建设一支好的教师队伍,那么再好的构想理念都是空话。规模越大的学校,校长越应该把抓课堂教学上的重心转到抓教师队伍上来。
我在北京小学一直坚信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教师,就是一种好教育。”所以我认为,我们当前的许多教育改革可以不着急马上推,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培养老师。美国的教育改革家琼·托马斯说:“变革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课程改革的成效如何,可以不必去调查学生,只要对学校的老师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估就能够做出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先谈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但是,他最后谈的是对老师的要求,对新时代教师的要求。这说明党中央看到了教育的根本保障在教师。
既然决定课程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老师,那么我们如何改变老师呢?
改变教育观念。观念改变了,教师的言行才会改变。比如,学生观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是人,是有尊严、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是需要成人指导帮助的人,是个性化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认知体。所以,儿童需要有儿童的生活,有儿童的学习方法,有儿童的话语方式。但这样的儿童观,是不是在我们的脑子里真正树立起来了呢?很多情况下,嘴上承认了,一到实践,固有的观念就占主导。比如关于学生的学习,从理念上讲,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但在实践层面,当我们没有找到适合这个具体学生的学习方法时,他就是学不会,这是存在的。就像一个医生给人治病,病治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还没找到治这个病的最有效的药和方法。关键是老师是否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方法,是不是以自己的职业精神在研究每一个具体的学生,是不是能够耐心帮助自己的学生。
医生也是专业工作者,但医生看病不会暴跳如雷。医生不会跟病人说,我都给你看了三次了,你的病为什么不好?我给你开了这么多药,你怎么就吃不好?医生在干吗?他在思考治不好病的原因,这个不行就再换一种药,换一种方法。我们的老师今天还不能够微观地看到人的大脑是怎么回事,看人的神经系统是怎么运转的。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运用教育学的原则,运用心理学的成果,凭借着大量的经验在进行“诊断”,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你使用的某种方法有效,没效的时候怎么办?你应该换一种方法。但是有很多老师不是换一种方法,而是说学生,你个木头脑袋,你爸你妈怎么把你给生出来了?因此,只有观念的改变,才有言行的改变。
提升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反映的是一个老师履职的态度和品格。中国教师传承的优秀职业精神是诲人不倦、无私奉献。在今天这个时代,西方的教育在这一点上是无法跟中国的老师和校长相比的,包括我们现在经常热炒的美国的雷夫,雷夫的那些经验,我认为确实很好,很感人,但是超越雷夫那种做法的,中国有的是。所以,我想,一个优秀的老师没有不奉献的。不管他是特级,是正高,还是骨干,是学科带头人,只要是优秀老师,没有不奉献的,除非是不择手段获得的优秀。老师的优秀价值在哪儿?就是让学生发展,让学习升值。也就是说,没有他学生就发展不好,没有他学生的学习就提高不了。那个“不了”的东西就是老师优秀之所在,否则这个老师就是平庸的。
同样,我们说平庸的老师,首先说的不是教学方法的平庸,而是职业品质的平庸。不奉献、不钻研、不投入、不负责,视教学工作为流程性工作。(教学工作不是流程性的,不是简单的备课、教课、上课、作业辅导,把这个活干了就有质量吗?不一定,说不定还有负面影响)有的老师说,我怎么没钻研?我怎么不努力?我教的学生里头也有好的,也有上大学的。我说,那基本是孩子自己的努力,跟你没有一毛钱关系。
所以,我们老师要从自己职业价值的角度想一想,没有我,这个孩子是不是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来,是不是也能学到这个程度。如果能,你就一定要去努力,去找孩子没有你他不能的东西。这就是职业精神所在。
我们今天做老师,如果摆脱了平庸,才能提升这种精神,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在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背景下,没有奉献精神就没有中国教育。有的老师在网上说,我不想做“鸿儒”,不想做“黄牛”,不想做“蜡烛”,我理解这些老师在当下这个社会背景下的许多无奈,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够认为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把鸿儒,把春蚕的精神扔掉。如果没有奉献精神,老师下班之后,也不研究教材了,也不批改作业了,也不思考教育问题了,他能成为优秀教师吗?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夫在课外。而舍得下功夫就需要奉献精神。
提高专业能力。今天老师的专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觉得是教书和育人的分离、知识和做人的分离、学科本位主义、教育方法的研究和质量的研究的脱节。
现在学生负担重,你问,语文、数学、英语怎么留作业?老师会说,我们留的不多,我们是按照规定不超过40分钟。可你不超过40分钟,他也不超过40分钟,最后多少分钟?这就是学科本位主义。现在很多老师研究课堂教学是脱离目标研究方法,脱离内容研究方法,脱离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方法。所以,搞了快20年课程改革了,有的老师脑子里的课程意识仍然很弱,还在那儿不断地雕琢方法。其实真正好的方法就是没有方法,“教无定法”,教学必须根据这堂课的内容和这批学生来确定怎么教。
从专业的要求上说,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科教学”走向“ 学科育人”。一个语文老师教《 半截蜡烛》,老师让学生讨论:斗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四年级的孩子想得挺好,说斗争胜利的原因是法国人民的团结,法国人民的勇敢,法国人民的机智,法国人民的爱国。老师不满意,要学生从德国鬼子的角度想。结果小孩说,那是因为德国鬼子愚蠢。老师说还不对,最后老师说,是因为这个德国鬼子还具有的人性,让小女孩困的时候拿着蜡烛走了。这显然没有把学科教学提升到育人的层面,这样展示你对教材的理解,所谓的深,是错的。
教师还要从专业型走向复合型。现在学科越来越细,划分越来越清晰,造成教语文的别的都不懂,教数学的别的都不会。从追求方法和质量的统一来看,年级越低,越需要复合型的教师。你要讲京剧戏词,我认为你至少要知道京剧是怎么回事,你可以不会唱,可以不热爱、不投入,但是你必须懂。复合型人才并不是要求一个老师什么学科都得会教,而是说老师的素质要综合,要丰厚,要能够打通学科的壁垒,穿越学科的边界。如果只认自己的学科,恐怕很难适应未来学生的需要。
变革工作方式。在网络时代,老师怎么来工作?我认为应该以研究的方式工作。中小学的工作实践性很强,但不研究就无法跟上学生发展的需要,不研究就无法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今天的研究还要加强学理的成分,也就是说,要像学术研究那样严肃、认真、严谨地对待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问题。
今天很多老师的工作方式是下载型的。要写论文,下载、复制。我觉得下载和复制如果是为了研究、为了创新,是好的,如果说是抄袭,这就悲哀了。现在说课活动到处都有,我觉得说课比赛必须追问问题。做课也必须讨论真实问题,讨论课堂上您观察老师教与学之间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看某个方法的运用。
教师的工作方式只有发生变革,才能够提高质量。一要从他主型变为自主型,二要从消费型变成创生型,三要从技术型变为人格型。有了这三种变化,我们的教师才能底气十足地站在课堂上,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也就是要提高老师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但是提高的前提是什么?就是老师必须是高素质的,老师必须是真正的专业工作者,用专业的眼睛看课堂,用专业的眼睛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用专业的语言给家长、给他人去解答这些问题。好老师,就是好教学,就是好教育,就是好质量。

新教育实验的实现路径——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李明新:让教师快乐同等重要——中韩教师地位对比:别让幸福成为中国教师的奢侈品李明新:培养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者——做一个终身学习者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